论规模,安徽科技出版社只有51名员工,在全国数百家出版社中,有点排不上号;论先天条件,1979年它刚成立时,只有6人,还背着9万元的赤字,到1984年仍处于亏损的尴尬境地;论天时,从建社到今天,它没有发过一本教材教辅,是华东地区唯一一家。然而,近年来,它却越来越显山露水,成了科技出版界一支不能忽视的力量,1995、1996、1997连续三年发行码洋增长率超过30%,到1997达到了5084万元,三年获奖图书110种,创下了《新概念英语》、《高效农业技术丛书》等图书品牌。取得这些成绩靠得是什么?近日,笔者有机会采访了该社社长席广辉,听到了不少有意思的故事和经验。
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由于没有教材教辅这根“拐杖”撑着,反而促使安徽科技出版社没了退路,较早地步入了市场。1984年,他们在全国率先迈出了自办发行的一步。当时,他们出版了《知识竞赛》一书,想自己发行,新华书店还不太能接受。双方商定先由书店进行征订,之后才允许出版社自办发行。结果,书店征订9万册,自己则发了100多万册。1986年,席广辉担任副社长,上任伊始,他就带着发行科科长悄然远征。200多本书,被捆成3个大背包,沉沉地压在肩膀上。那时还没有的士,一路坐公共汽车。许多新华书店的经理和职工们,惊奇地接待了这两位千里迢迢而来的“贩书人”,被他们脸上的汗水和真诚所深深感动。一本本样书被翻开来,一份份征订合同签了字。背书远征的席广辉及其社内同仁明确地感觉到旧发行体制下的隔膜丛生、脆弱无力,更坚定了改革发行方式的决心。自办发行的路,就这样慢慢趟了出来。回忆这些经历,席社长总结编辑亲自参与推销图书有两大好处:一是祛除了书店看不到书,“隔山买牛”的弊病;一是对反馈信息、发现和优化选题大有帮助。1996年,安徽科技出版社面向社会招聘了五名推销员。考虑到发行人员主要是两大任务发行图书和反馈信息,席社长提出推销员要写《推销日志》的建议,内容包括本版书的征订和销售情况,书店同志对本版书和本社发行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外版科技图书畅销品种等等。这个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到1997年,安徽科技出版社发行网点扩展到数千个,自办发行码洋达到了5000万元,在总码洋中占90%以上,出版社实力大为增强。
改革促进了安徽科技出版社的发展,但是要继续发展则面临着新的阻力。社里自1991年已实行了目标岗位责任奖惩制度,对各个岗位实行定额管理,在分配制度上实现了干好干坏不一样,调动了员工积极性。1992年,中国加入了《伯尔尼公约》,安徽科技社有6、7种外语图书因为版权限制不能继续出版,这些书都是社里的畅销书和常销书,码洋几乎占到了社里的50%,一下子也不可能发掘那么多畅销书弥补留下的缺口。社里一时颇多悲观情绪。社委会成员认识到,要摆脱危机,避免大滑坡,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加大改革力度,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挖掘内部潜力。1993年,实施了全员岗位聘任制,消除了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传统用人机制。聘任工作分两步走,首先确定召集人,然后再由召集人召集科室成员。聘任制第一次实行,就有一名研究生落聘,有三人在双向选择中调换了工作,全社职工震动很大。聘任一完成,一部分编辑已经坐不住了,纷纷要求外出组稿。大家的精神面貌为之一变。有一位同志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好,养成了懒散的作风,这以后,状态竟然改变了,不但工作态度更加认真,小节上也大大改观,有时早上担心迟到了,就跑步往单位赶。有一位同志本来工作能力比较强,但由于家庭矛盾影响了工作,后来他找到了席广辉社长要求调出,他对社长说:“社里对我寄于厚望,但我年年完不成指标,我很惭愧,压力也很大。”后来,他走了一年之后,又要求回去,社里也同意了。经过这些改革,出版社充满了新的活力,销售码洋不但没有滑坡,而且接下来的几年中就开始大幅增长。
中国人分析干事业的条件,常爱说“天时、地利、人和”,其实中国人干不成事,问题多半出在最后一条上。“大家在一起工作是一种缘分,如果一天到晚不顺畅,影响情绪,影响工作,也影响健康。所以,为大家创作一个好的、和谐的工作环境,一直是我的追求。”记者与席社长聊天,感觉他特别注重“人和”。与社里的同志接触,也感觉他们对这个社充满感情,能够拧成一股绳,为共同的目标工作。能够创造这种好局面,安徽科技出版社的经验是,要求社领导首先要起表率作用,要带头遵守规章制度,无私心,公正,公平;坚持“以人为本”、“以情感人”的管理方法;关心职工生活,多为他们办实事;注重思想政治工作,提倡“爱岗敬业,爱社如家”的精神。这样,逐渐形成了发自每个人内心的“爱社情结”。1997年,社里自筹资金,为职工购买了3000多平米住房,一部分职工搬家之后,离办公室远了不少,社委会决定买一辆交通车,方便职工上下班,征求群众意见,大家都说:“买一辆车几十万,办证再花好几万,这么多钱,社里不是能办很多更重要的事吗?”“花这个钱干什么?我们骑辆自行车不就得了吗。”
团结、竞争、奋发向上的好风气,加上日渐厚实的经济实力,使安徽科技出版社逐步步入了良性循环。特别是凭借雄厚的人力、财力,改变了“零敲碎打”的作战模式,近几年来,连续推出了医卫类手术图谱系列、理工类建筑工程系列、农业类养殖系列、外语类词语速记系列等大工程。1995年以来,又强调在三类书上下功夫:一是学术价值高的图书;二是实用技术价值高的图书;三是优秀科技畅销书。涌现出了《单克隆抗体在农业上的应用》(获第九届中国图书奖)、《空间等离子数值模拟》(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等优秀学术图书;15卷1060万字的《新安医籍丛刊》、整理祖国医学遗产的《〈本草纲目〉校注》等煌煌巨著;《怎样养黄鳝和泥鳅》、《食品雕刻与花色拼盘制作》、《建筑工程预算》等深受读者欢迎的畅销书。
记者的采访行将结束时,席广辉社长感慨地说:“我很庆幸的是,我们每一个改革的动作都比较早,有点领先一步的味道,我很希望我们能够保持这一点。”